新闻资讯
NEWS

新闻资讯

最专业的美发工作室,让您的美丽从头开始

传统美发技术:扬州的“剃刀”!

时间:2024-01-09 23:23:04

 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扬州三把刀,今天来说理发刀中的“剃刀”,剃头刀自古为扬州人所垄断,早年上海大小理发店都有扬州籍的理发师,且为世代相传。尤其剃传统发型,扬派理发技艺的高超就凸显出来了,譬如光脸,一刀一刀刮去,使你感到舒服至极,绝无半点疼痛。

  作为中国理发发源地之一的扬州,积累数代人智慧,以精修细剪、操作细腻、发型多样、因人施艺为特色,其中“七十二刀半”技艺曾被清代乾隆皇帝御赐为“一品刀”。

  相传,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时,就曾请扬州理发师为其剃发修面。扬州理发师剃头技艺高超,乾隆皇帝感觉特别好,随即御赐“扬州剃头刀”为“天下一品刀”。这一故事,在民间广为传播,并被后人收录于《扬州民间传说》。

  东汉许慎编著的《说文解字》曰:“鬀,剃发也。大人曰髡,小儿曰鬀,尽及身毛曰鬄。”剃,同鬀,是指用刀刮去毛发。广义上包括剃头以及剃面。剃头是以剃头刀修剪头发,而“眼下三分”便是剃面了。

  人们普遍认为,清朝以前是不会动刀剃发的,剃发的习俗是满族人带来的,其实不然。在明代编辑的一部类书《永乐大典》中收录了一篇专门反映古代净发伎艺人生活的文章《净发须知》。对于剃头刀的由来,《净发须知》中载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乃佛教传播的产物,乃释迦摩尼创造,是出家僧侣在剃度仪式上剃发受戒的一种工具。

  扬州理发界普遍尊清朝罗道士为祖师爷。清代中叶,扬州籍罗道士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精心研制了剃头、刮脸、取耳、清眼的器具,并创造了通、篦、掏、解、顺等一整套养颜整容法传给弟子,标志着扬州美发精修细剪、操作细腻、刀法轻柔、按摩推拿、服务独特的风格基本形成,“扬州理发刀”自此开始响名。为纪念罗姓道士,清末,扬州理发人在扬州驼岭巷曾建了一座罗祖观院,殿内供奉罗祖的塑像,学理发必先拜祖。此处也是扬州理发业举行行会的地方,故又称“理发会馆”。

  每年农历冬月初一,全扬州城的理发师都聚集到这里,拜祭祖师,商谈行业事务。这是全国迄今发现的唯一专供理发人祭祀祖先的道观,也是扬州作为“理发故乡”的佐证。

  而扬州理发人所说的祖师爷罗祖和《净发须知》中所称的“罗真人”,不是同一个人。从时间上来看,罗真人和罗道士相距好几个朝代,事实上理发术发明的时间也比清代早得多。当然,罗真人是被神话了的人物,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人,也未可知,但早在宋人编本中就已出现,至少说明理发术的起源不是像扬州业界所说的清代。

  扬州传统的理发店,其理发全过程,除理发外,还包括剃须、修眉、修面、掏耳、推拿、按摩等,能理多种发式、须式、眉式。有的理发师练就高妙的推拿技术,能‘手法疗伤’,是中医骨伤科分支。

  刚入门时练习剃刀,单手持刀,手腕平行发力,这种方法叫做摇刀。经过长久练习,功夫到了,摇刀的同时,虎口处放一碗水,剃刀也能摇得平稳、自如,碗中的水也不会洒出半滴。这样的基本功习得之后,方能展示剃刀的一项重要的技艺:七十二刀半。所谓七十二刀半,指的是剃刀修面的一种标准

  放倒椅背,客人平躺。这时师傅拿起热毛巾将有胡须的部分覆住。准备工作做完后,修面正式开始。从左额角起刀,上起额前发际线,下至眉毛上端,依次向右移动,直至右鬓角为止,计十二刀。接着两眉内侧至睫毛和双眼眉角计十刀。而后从鬓角起刀,由上至下,从耳轮、耳颊、耳沟、耳垂往颧骨修剃至鼻侧、鼻翼、鼻梁、人中、鼻中隔。左右各十八刀计三十六刀。下巴和嘴唇有胡须部位涂上皂液,从颈部起刀,由下往上至下嘴唇,再从左至右修剃上嘴唇,计十四刀。最后由鼻梁扫至鼻尖提起,算作半刀。

  如此一套七十二刀半完成整张脸的修面工序。这时再用两块热毛巾将整张脸盖住只留鼻孔露在外面。客人放松的同时,师傅将鼻道的清洁也一并完成。此时再掀开毛巾,舒爽通透的感觉由头部迅速蔓延至全身。这种快感只有亲身尝试才能体会。

  到这修面服务并没有结束,经验老道的理发师傅们还会用双手继续帮你按摩放松整个头部,让轻松畅快的体验延绵不绝。剃刀修面的意义早已超出了刮胡子的清洁范畴。在面部,用一把锋利的剃刀完成如此细致精道的旅程。

  “捏肩、推拿、敲背、按摩、舒筋”是扬州理发师傅的绝技,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:“一个剃头匠,半个巧郎中。”

  由于微信公众号的改版,现在的公众号消息已经不再按照时间顺序排送了。因此小伙伴们就很容易错过分享的内容。

  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12-2023 米乐m6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备案号:豫ICP备18027321号-3